沈逸:日本是一个实力敏感型国家,缺乏忠诚观念,老大弱了就反击
发布日期:2025-02-05 06:16 点击次数:103
沈逸教授在军事和国际关系领域那是相当有名,他的话很有分量,大家都很重视。比如,他曾经指出日本是一个特别容易对周边国家实力变化产生敏感反应的国家,换句话说,只要别国实力增强,日本就会特别紧张。 他这一分析,点出了日本在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特性,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日本人不像有些民族那样有着根深蒂固的忠诚观念。所以,虽然表面上他们会积极地追随强大的领导者,但一旦这位领导者衰弱下来,日本就会毫不犹豫地翻脸,甚至反过来攻击曾经的盟友。这并非是他们个体不忠诚,而是他们民族性的一种体现:他们更看重实力和利益,追随强者是出于现实的考量,而非发自内心的忠诚。 这种务实的态度,在历史上反复得到印证,也使得日本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常常展现出一种灵活多变的策略。
沈逸老师的观点到底对不对呢?咱们今天就从日本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情况,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能不能印证他的说法。
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就像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清。它们在地理位置上挨得很近,是邻居,文化上更是渊源深厚,日本受中国影响很大,从古至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剪不断,理还乱,这关系复杂得很,说不清道不明。
唐朝时期,可以说是中日友好交往的黄金时代,日本多次派遣使者到中国学习,咱们老祖宗的先进文化,那是源源不断地传到了日本。想想看,那时候,日本使者一波又一波地来中国取经,把中国的诗词歌赋、礼仪制度、工艺技术等等,都带回了他们的国度,对日本后来发展影响巨大,这可是实打实的文化交流盛况啊!
其实啊,日本当年连政治制度都照搬唐朝的,你看,这影响有多深! 直到今天,他们还把这当作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儿呢,老觉得从咱们唐朝学来的东西倍儿有面子。
日本的历史书里,常常把唐朝描绘成一个无比强大、富裕兴盛的超级帝国,字里行间都透着对盛唐的赞叹。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他们认真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毕竟唐朝的辉煌,在亚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没办法忽视的存在。 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唐朝的经济实力,还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文化影响力,这些都让他们印象深刻,并因此在他们的历史记载中给予高度评价。
唐朝灭亡后,中原王朝开始走下坡路,这直接影响了日本看待中国的方式。以前那种仰慕、学习的态度逐渐起了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尊崇中国。 这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唐朝的衰落让日本看到一个曾经强大的榜样不再耀眼,他们对中原王朝的依赖减少,同时自身也开始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所以说,历史的变迁直接影响了国家之间的关系,日本的这种转变,正是中国王朝更迭的缩影。
从元朝、明朝起,日本倭寇就经常骚扰咱们中国的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些海盗的活动,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明朝的时候,倭寇闹得很厉害,这段历史咱们都叫它“倭寇之乱”。 这帮倭寇就像个毒瘤,长期威胁着明朝的安宁,对明朝的安全来说,简直是个大麻烦,一直都是明朝挥之不去的心头之患。
以前,日本和中国的封建王朝关系一直不错,就像个小弟跟着大哥似的,乖乖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制度。可后来,日本觉得中国不行了,实力衰弱,没必要再听中国的了,甚至还起了不该有的心思,想自己当老大,这关系自然就变了。这就好比一个国家,它以前一直跟着一个强大的盟友,学习它的技术和经验,但等盟友衰弱了,它觉得没必要再听从盟友的安排,甚至还想超越它,自己称霸一方。 这种变化,正是因为实力对比的变化导致的。
丰臣秀吉时代,不少日本大名喊出了要打到大陆,拿下中原的口号,这可不是说着玩的。想想看,当时的日本,正处于一个强大的上升期,野心勃勃的武士们个个摩拳擦掌,渴望通过征服战争来扩张领土,提升自己的名望和地位。 这就像一个正值壮年的国家,充满了力量和自信,自然会想着去挑战更大的舞台,实现更远大的目标。 而“征服大陆”、“征服中原”这些口号,正是这种野心和实力的直接体现,也反映了当时日本国内的政治和军事环境。
二战时期,日本比中国更早完成工业化,国力因此远超中国。这种实力上的巨大差距,让日本胆敢对中国发动了残酷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强大的工业基础为日本提供了充足的军备和资源,使得他们妄图征服中国的野心得以膨胀,最终酿成这场惨剧。 所以,我们可以说,日本在二战时期对中国的侵略,其根源在于日本工业化的领先和由此带来的实力膨胀。
二战时期,日本跟美国可是死对头,你死我活地干了一场,那太平洋战争打得那叫一个昏天黑地,惨烈无比。 双方为了争夺太平洋上的岛屿和制海权,进行了无数次规模不等的战斗,从海战到陆战,从空中轰炸到潜艇偷袭,手段之残酷,规模之巨大,都让人难以想象。那真是一个血雨腥风的时代,无数士兵和百姓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段历史永远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警示着我们和平的珍贵。
太平洋上,美日两国的航母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像两头巨兽在广阔的海面上搏斗。这场仗打得惊天动地,最终美国凭借着更雄厚的实力和更强的综合国力,赢得了胜利,日本海军则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这场海战充分展现了当时国家实力对军事胜负的关键作用,也反映了美国海军力量的强大。
二战刚结束,日本就迅速倒向了美国,成了美国的坚定盟友,那段时间,日本对美国可以说是唯命是从,几乎言听计从,完全按照美国的指挥棒行事。这其中的原因,当然复杂,但结果就是,战败后的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外交政策都紧紧地追随着美国。
美国佬说东,日本就跟东;美国佬说西,日本也跟着西。 有时候,美国的一些政策明明对日本没好处,甚至有点损害他们的利益,可他们还是乖乖配合,就像个跟屁虫一样。 这说明日本对美国的依赖有多深,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这种盲目追随,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们自身的独立自主性在哪里?
想当年,美国强势推动签署《广场协议》,甚至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弹,这么大的仇恨,你以为日本人会一直记恨美国吗?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不少日本人至今仍然对美国抱有敬意。这其中原因复杂,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这背后,既有美国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也有日本自身的历史和文化因素在起作用。 毕竟美国是战后日本重建的扶持者,给日本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而且,在很多日本人看来,美国代表着先进的科技和文化,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看待历史和国家关系,可不能简单地用对错、好坏来衡量,得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看待。
说到底,美国敢这么做,还不是仗着自己比日本实力强?这就像大人欺负小孩一样,谁拳头硬谁说了算。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也远超日本,所以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强势一些,日本自然只能忍气吞声。这种国际关系,说白了就是实力的角逐,谁强谁就有话语权。
美国和日本的关系,说起来还真有点像天气,变幻莫测。以前怎么着,现在又怎么着,还真不好说准。最近几年,美国明显加强了对中国的打压,这就像扔进水里的一块大石头,搅得中美关系波涛汹涌。这影响可不小,连带着日本也跟着受牵连,跟美国的关系也跟着起了变化,这国际关系啊,就像一盘棋,牵一发而动全身。
起初,日本选择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他们觉得美国在这场大国之间的较量中更有胜算,毕竟美国的实力摆在那儿。
美国最近收缩了战略,往后退到了第三岛链,这反而让日本开始琢磨着跟中国改善关系。 这就像下棋一样,美国一退,原本被美国牵着鼻子走的日本,就得重新考虑自己的战略布局了,毕竟美国这边的压力小了,跟中国搞好关系,对日本来说,好处可能更多。 所以,美国战略上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了中日关系,现在这局棋,变得更复杂也更耐人寻味了。
最近这几个月,日本前首相石破茂频频在公开场合表达对中国的友好姿态,这可是相当引人注目。他的一系列举动,让不少人都开始猜测日本政府未来的对华政策走向,是不是要发生一些变化。
今年一月初,日本媒体报道说,时任日本首相石破茂非常重视访华,认为这次访问对日本至关重要。 这则新闻当时引发关注,显示出日本政界对中日关系的重视程度,以及石破茂本人推进中日友好交流的意愿。 可见,即使在当时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日本仍寄希望于通过高层互访来改善和发展与中国的关系。
时隔六年多,日本执政党终于又派代表团来中国访问了。这意味着中断已久的中日两国执政党高层对话渠道,重新开启。这次访问,标志着两国关系朝着积极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也是双方在政治层面重建互信的积极信号。 这对于改善长期以来较为紧张的中日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近,风声鹤唳,说日本想跟咱们中国一起搭个亚太安全合作的平台。这不,咱们东部战区就派了个代表团,直接杀到日本去,这架势,摆明了要好好聊聊这事儿,看看这合作到底靠谱不靠谱,能谈出个什么结果来。 这消息一出,大家都在琢磨,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是真合作,还是另有打算? 总之,这国际关系啊,就像一盘棋,步步惊心,谁也说不准下一盘棋会怎么走。
想当年,两三年前的事儿,你根本看不到现在这些国家之间的互动。那时候的日本,还紧紧跟着美国后面跑,整天嚷嚷着“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一副跟美国穿一条裤子的模样。 现在可不一样了,风向变了。
这么说吧,日本最近对中日关系的态度,似乎有点儿不一样了,他们的想法和预期可能发生了转变。这究竟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对未来中日关系的走向有了新的认识,或者说,他们对改善双边关系抱有新的期待呢? 我们不妨这么解读:这预示着日本可能在重新审视它和中国的关系,也许正在寻找一种新的相处模式,也或许只是在某些具体问题上调整了策略。总之,日本的态度变化值得我们密切关注,这其中暗藏的玄机,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和研判。
中国这几年发展势头强劲,让日本心里七上八下,琢磨着是不是该另寻靠山,这感觉跟当年他们抛弃唐朝似的。 这背后,其实反映出日本在国际政治棋盘上的摇摆不定。他们一边想搭上强国的便车,获取好处;一边又顾虑着中国崛起带来的影响,心里盘算着如何既能保证自身利益,又能避免被中国实力所压制。这种战略上的犹豫和选择,历史的影子总是不时地浮现,就像当年他们背叛唐朝一样,选择一个新的、看起来更可靠的盟友来保全自己。 毕竟,国际关系从来都是现实主义的,谁强谁就是老大,这点亘古不变。
这样一来,咱们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想想?换句话说,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一下问题呢? 或许还有其他的可能性,我们没必要被眼前的困境束缚住,不妨打开思路,多想想其他的解决方法。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方案,值得我们去尝试和探索呢?
美国要是哪天不行了,国内乱糟糟的,日本会不会借着二战被原子弹炸的由头,来个报复,甚至直接攻击美国?这还真不好说。毕竟,谁也无法预料一个国家在面临巨大压力和内部动荡时,会做出什么举动。 日本虽然现在跟美国关系不错,但历史的伤痛总是存在的,他们心里可能一直憋着一口气。 美国要是真衰落了,国际格局大变,日本会不会铤而走险,利用这个机会做点什么,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这不仅仅是军事问题,也关乎国际政治和战略安全,需要认真分析各种可能性。
仔细想想历史上的事儿,还真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历史上类似的事件不少,仔细研究就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很多时候,事情的发生发展,都跟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充满了各种意外和转折。所以说,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出现这种情况并非不可能,甚至可以说是有一定概率的。 我们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需要认真思考历史的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沈逸老师说的对,日本这国家挺现实的,它跟着谁走,主要看谁更强。简单来说,谁是老大,它就听谁的。可要是老大不行了,日本说不定就会翻脸不认人,甚至反过来咬你一口。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从历史和现实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很大。
日本这国家,心气儿挺高,野心不小,但这民族有个特点,就是能忍。 你看,以前他们实力不够硬的时候,为了自身利益,对更强大的国家,那叫一个能屈能伸,该低头的时候绝不硬撑。
跟那些国家合作,学习他们的长处来发展自己,这就像咱们古代,学习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和科技一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这是一种经验传承,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避免走弯路,少犯错误,最终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这种合作共赢的模式,在历史长河中屡试不爽,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并结合自身国情进行消化吸收,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日本,在一开始被美国用“黑船”强迫打开国门之后,并没有一直俯首帖耳。他们聪明地抓住机会,跟美国、英国这些列强合作,飞速地完成了工业化,靠着明治维新那股子劲儿,愣是把国家给建设起来了。可有意思的是,这发展壮大之后,日本又转头跟美国对着干了一把,这前后转变,还真让人有点意外。
二战后,日本体会到了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迅速席卷了整个国家。 也正因为如此,战后日本迅速调整了国家战略,与美国建立了非常紧密的同盟关系,这不仅与其重建家园的迫切需求有关,也是为了避免再次陷入战争的泥潭,寻求外部的庇护和支持。 这种密切的关系,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日本在艰难的重建时期寻求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最近东亚这边的形势变化挺大,没想到日本竟然又开始跟中国积极修复关系了。这可是个让人琢磨不透的举动,毕竟之前两国关系可是经历了不少波折。现在这风向转变,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还真值得好好分析分析。 这其中牵扯的利益和博弈错综复杂,咱们老百姓可能一时半会儿看不明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对于整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所以,接下来国际局势的走向,我们还得持续关注,看看这积极改善关系是不是真的能带来长久的和平,还是只是暂时的缓和。
仔细想想,日本的发展速度确实惊人。你看,它可是亚洲最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高科技化的国家之一,整个发展过程可谓是突飞猛进。一路走来,它不断提升自身实力,这背后体现了其强大的发展韧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美国经济要是萎靡不振了,日本那边就跟着喊着要修改和平宪法,放开集体自卫权,增强军事实力。 这意思很明显,美国不行了,他们得自己撑腰,准备靠自己力量保护自己。这背后,恐怕是日本在重新掂量国际局势,盘算着怎么在新的世界格局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日本这心思啊,藏都藏不住。要是真有机会成为世界强国,指不定它又会跳出来折腾呢。从它过去的种种行为就能看出来,这野心一直都存在,只是时机未到罢了。 所以,咱们可不能掉以轻心,时刻得留个心眼儿。
沈逸老师对日本很了解,他认为日本这个国家有个特点:它不怎么忠心。换句话说,不管谁当老大,日本都不会死心塌地跟着。对日本来说,真正重要的只有实力。谁实力强,它就愿意跟谁合作,就这么简单。
日本要是真强大了,很可能翻脸不认人,连曾经的老师都敢动。这么一来,它在国际上就很难交到真正能信得过的朋友了,谁还敢跟它真心交往?想想看,谁愿意跟个随时可能背后捅刀子的人做朋友呢?这就像一个人,平时看着挺老实,一旦有了实力,就露出了本来面目,谁还敢再相信他?所以说,日本要想在国际社会上立足,必须得拿出诚意,不能老想着算计别人,得靠真正的实力和信誉来赢得尊重,而不是靠耍手段。